• 适用于暑湿困阻中焦、高热烦渴、汗多溺短、胃脘痞满、身重等症。
• 若邪热炽盛,可致暑湿弥漫三焦,或困阻中焦,或壅滞肺络,变化复杂。
• 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
• 方义:暑必兼湿,而湿属脾土,暑湿合邪,脾胃病矣,故治暑必先去湿。
•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
• 仁丹是解暑湿的非处方药,为朱红色的水丸。
• 近年来医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十滴水不仅内服治疗暑湿,而且外用可治痱子。
•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也。
• 风寒暑湿流注足少阳胆经而成脚气。
• 令人入邪者,是饥饱劳役风寒暑湿。
• 盖风寒暑湿燥火自外而致。
• 发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
• 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
• 风寒暑湿流注足少阴肾经而成脚气病。
• 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避之有时。
• 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
• 诸气攻刺,及感受风寒暑湿,初症通用。
• 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避而远之。
• 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近而远之。
• 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膀胱经所致的脚气病。
【词语名称】: 暑湿
【词语拼音】: shǔ shī
【词语意思】: 炎热潮湿。《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暑溼。”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之一:“以北土能寒之人而争騖于毒利暑湿瘴癘之域……此兵家之忌。” 清 王鹏运 《<彊邨词>序》:“江干暑溼,不可久留。”英文翻译1.summer-heat and d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