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直指钟公,化民创祠祀之。
• 分述七十二项占吉凶法,如占岁月利道吉凶,占嫁娶祠祀吉日等。
• 民送者塞途复建生祠祀之,比还朝即疏四事。
• 唐初,郡守请于朝,即以其兵仗库立祠祀之。
• 因泉水泽润于民,人们建祠祀奉。
• 训士敦本行,旌节孝,修祠祀,举行宾兴乡饮酒礼。
• 另有文昌祠祀文昌帝君。
• 后人为了弘扬黄一道和同知谭铠的德政,在东甲建功勋祠,在遮浪建功德祠,祀此两人,使其百世流芳。
• 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
• 山半腰又有吕公祠,祀纯阳帝君。
• 公廉爱民,致仕归,民立祠祀之。
• 两州之民感其德,多立祠祀之。
• 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
• 原置有墓屋、祠祀均已不存在。
• 云麓村人乃塑其像而建祠祀之。
• 都物史林俊嘉其义,立祠祀之。
• 卒于任所,当地为他立祠祀之。
• 谓此鬼恒时向祠祀中飨受他祭。
• 钝卒,常山、兴国咸立祠祀焉。
• 民众感其恩,塑像建祠祀之。
【词语名称】: 祠祀
【词语拼音】: cí sì
【词语意思】: 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史记·孝文本纪》:“﹝今崩﹞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新唐书·王缙传》:“初, 代宗 喜祠祀,而未重浮屠法。” 明 刘基 《再和倒用前韵》:“房帷瓜果纷祠祀,霄汉云霓隔晦冥。” 刘师培 《文学出于巫祝之官说》:“古代祠祀之官,惟祝及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