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在此设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史院,简称台察院。
• 自是十五迁为宣政院使,出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
• 江南行御史台嘉其风节,闻于上,除福建闽海道廉访使。
• 第十次,至元三年,史惟良被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中丞。
• 江南行御史台对江东道路州,同样具有镇遏和监督功能。
• 继迁江南行御史台经历,辞不赴,转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 至元十四年,以姚枢、许衡荐,拜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
• 至大元年,授左司郎中,擢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 御史台下设有殿中司、察院、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等官署。
• 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扬州,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
• 五年,迁大司农卿,寻出为江南行御史台中丞、燕南肃政廉访使。
• 子阿里麻,江淮行枢密副使,累官至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御史大夫,卒。
• 所以江南行御史台的这个建议,在忽必烈及蒙古贵族看来是非常荒谬的。
• 忽必烈同意他的意见,下诏设江南行御史台,并超擢他任行御史台侍御史。
• 迁浙西提刑按察副使,改同知保定路总管府事,俄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 其中内八道属御史台,江南十道属江南行御史台,陕西四道属陕西行御史台。
• 至正二年秋九月朔,中顺大夫、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东明李好文序。
【词语名称】: 行御史台
【词语拼音】: xíng yù shǐ tái
【词语意思】: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掌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