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与周善培、王人文同游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盘桓数月。
• 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
• 殿试第三甲中第九十七名,赐同进土出身,识康有为、朱一新及侍御李慈铭等学者,李已享文名,先生无名,两卷经翁同和阅,称先生通人。
• 殿试第三甲中第九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识康有为、朱一新及侍御李慈铭等学者,李已享文名,先生无名,两卷经翁同和阅,称先生通人。
• 康有为好客,他的家里常常成为朋友们聚会之地,清茗散香,厅堂宽敞,或漫无边际畅谈,或切磋诗词文章,高雅文风,郁馥芳馨。
• 因此,康有为说:初学勿误学赵、董,因易于荡为软滑、流靡一路。
• 康有为学术中的西学
• 郫县学者廖云举惜其才智,嘱其赴上海投拜康有为为师,以求深造。
• 眼看维新变法失败,光绪接连下两道密谕,令康有为等人应变。
• 康有为孔教说述评
• 萧公权眼中的康有为
• 康有为居住在北跨院的中间院子里。
• 康有为青岛市故居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
• 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
• 康有为说这些古文经都是刘歆伪造的。
• 康有为与儒家思想近代化
• 康有为梁鼎芬关系索隐
• 显微镜与康有为哲学思想的形成
• 康有为对传统儒家经典的新阐释
• 略论康有为的国教说
【词语名称】: 康有为
【词语拼音】: kāng yǒu wéi
【词语意思】: (1858—1927)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今广州)人。青年时曾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真理。中日甲午战争后,联合在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名上“万言书”,要求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维新,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后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思想。1898年光绪帝任用他和梁启超等人参与政事,实行变法,遭到顽固势力反对。变法失败,逃往日本。和梁启超等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赞助张勋复辟。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