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陈若曦在这里他也能用寒冰真气形成冰蛋层保护他们2个,不过一下子变出一层冰可能会惊到普通人,让社会恐慌。
• 两岸作家笔会,陈若曦也出席了,她比魏明伦提前几天离台,来成都参观访问。
• 首任正副会长为陈若曦、于梨华。
• 未见过陈若曦,先熟读了她的简历。
• 陈若曦说,此行海南给她的印象非常好。
• 劝她走入人群,将她介绍给作家陈若曦。
• 陈若曦说,她现在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工作上。
• 打开话匣子,陈若曦首先说起了她在大陆的生活经历。
• 在纽约和旧金山,见到两位著名华人女作家於梨华和陈若曦。
• 书中第三章和第五章,记述了陈若曦在美国求学和在美加的生活。
• 从写作、保护生态到为女性争取权利等,在陈若曦身上体现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
• 陈若曦坦言,如今她的心态已如这本书的书名一般,因为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所以无怨无悔。
• 如今回想起来,陈若曦十分坦然:那时对自己所吃的苦都可以接受,不是认命,是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 陈若曦向前来出席发布会的文化界人士介绍说:我是抱定要嘛不写,要写就老实写的信念撰写此书的。
• 得知记者要对她进行专访,陈若曦欣然表示同意,并笑称自己当初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记者,为社会担当责任。
• 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对陈若曦日后的创作信念带来很大的冲击,她一连串描写文革的纪实小说也奠定她在文坛的地位。
• 然而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初见陈若曦,却惊异于她的随和与朴实,灰白的短发,爽朗的笑声,亲切而稍显闽南味的话语,一下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词语名称】: 陈若曦
【词语拼音】: chén ruò xī
【词语意思】: (1938- )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台湾台北人。女。台湾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专攻英美文学,1966年回北京,在华东水利学院任教。1974年移居加拿大。1979年到美国,任《远东时报》主编、大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著有短篇小说集《尹县长》、《城里城外》,长篇小说《归》、《突围》,杂文集《文革杂忆》、《无聊才读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