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吏部的职能核心是主持帝国大小官员的铨选,吏部在隋代职官体系和政治运作中均享有特殊的地位。
• 由于军事系乎国家的安危,它就特别需要不拘一格地罗致人材,而不能局限于朝廷的铨选;尤其是军政需要的是军事长官的专政。
• 为父有一个同年,上次回京城铨选,任为浙江嘉兴府平湖县知县。
• 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
• 宋代的荐举制度在铨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选人能否改官,全凭荐举一途。
• 待丁忧期满,吏部铨选时称已无空缺,只能到工部任了一名主事。
• 铨选是唐宋到清朝选用官吏的制度。
• 铨选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 唐朝的铨选完善了入仕制度,有助于唐朝人才选拔。
• 及典铨选,平允无私,人无不服。
• 宪宗时,据吏部侍郎杨于陵奏请,吏部甲库的甲历,经检核考证精确后,依照原件分期分批誊写修复,以保证铨选时查用。
• 明清时吏部对选人按年次铨选。
• 凡考试铨选,俱令地方官具印结,邻里具甘结,方为合例。
• 玉铭着开缺,以同知归部铨选。
• 自隋代以来,每年铨选自十一月开始,至次年春结束;因选限迫促,铨选极不精细。
• 建言严武备以备不虞,简兵卒以壮国势,全功臣以隆大体,惜官爵以清铨选,考实行以抑奔竞,明赏罚以杜奸欺,计利害以孚民情,去民贼以崇礼节。
• 期满晋升为吏部铨选曹官。
•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
• 元、明、清吏部铨选官吏制度。
• 授官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铨选。
【词语名称】: 铨选
【词语拼音】: quán xuǎn
【词语意思】: [释义](名)唐宋选用官吏的制度。除最高级职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均须到吏部听候铨选。 [构成]偏正式:铨(选详细解释(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 ,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 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 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 宋 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