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隐书声来半岭,悠悠梵呗出前岩。
• 六朝上清经的隐书之道
• 继起储复费隐书云储频见诸方聚讼盈庭,纷纭溢路,未尝不寝食仿徨,抚髀浩叹。
• 后游历四方,晚年归隐书肆。
• ○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 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 知君借成新咏,定胜前贤旧隐书。
• 有同隐书屋印存、半野堂画景金石小补。
• 金府,见宁先生,学得太丹隐书十禀八诀。
• 不闲有王隐书乎。
• 八隐书,高仙经。
• [宋]工书,众妙峰山隐书岩上有其书,可望不可取。
• 至元中从永嘉,弱冠时,遇西蜀吴人,授以隐书及壬遁返闭之秘。
• 曾以打油诗相贺:白发映红颜,小妹成二嫂,静静港湾里,归隐书林好。
• 遇邓真人授以灵书,建功立行,快要成就时又遇彭真人授以太上隐书,遂至得道。
• 鳞隐石林由大湖人赖翘千、赖允升两兄弟开发,历时六年,建有亭、台、楼、阁和鳞隐书院。
【词语名称】: 隐书
【词语拼音】: yǐn shū
【词语意思】: 旨意隐秘的书。多指道家之书。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甄命授》:“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道有九真中经,老君之祕言也。”唐 陆龟蒙《和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一:“几降真官授隐书,洛公 曾到梦中无。”宋 陆游《宿黄仙观兵火焚荡之馀唯一殿突兀犹在黄仙盖与许旌阳同时飞升者》诗:“残年安得长来此,一椀松肪读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