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明时期的会同馆,清代的会同四译馆等。通过对中国历代中央客馆建制的论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对人京蕃客的接待与管理制度。
• 迁领会同馆事尚书,监群玉内司如故。
• 抵近郊,命中官海寿、礼部郎中黄裳等宴劳,有司供张会同馆。
• 因此作为会同馆就没有固定的格局。
• 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
• 改礼部尚书,领会同馆事。
• 第二处,京畿胡同会同馆。
• 永乐初设会同馆于北京。
• 但它们都不是会同馆。
• 从驾入都,居会同馆。
• 馆舍在王府大街东,即明代的北会同馆。
• 以干练有才,又被选任会同馆副使兼接伴使。
• 正统後、添设主客司主事一员、提督会同馆。
• 弘治五年增设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
• 另辖会同馆,大通关等机构,各设大使和副使。
• 另设会同馆和捷报处,办理迎送使客和文报驰递。
• 而礼部的会同馆舍,则是在其东面和路南的房屋。
• 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主事满汉各一人提督之。
• 会同馆至开封府大梁驿,二十二驿一千一百七十里。
• 后相继任主客郎兼提督会同馆宁前道参议、宪副等职。
【词语名称】: 会同馆
【词语拼音】: huì tóng guǎn
【词语意思】: 元、明、清 三朝接待藩属贡使的机构。《元史·百官志一》:“会同馆,秩从四品。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贡者。至元 十三年始置。二十五年罢之。二十九年復置。元贞 元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明史·职官志一》:“﹝兵部﹞所辖,会同馆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清史稿·职官志一》:“顺治 元年,会同四译分设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主事 满 汉 各一人提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