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对地圆说者,常以夷狄之不可信,而抹煞了传教士所传播的讯息。
•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
• 夷狄之地,又何足烦汗马之劳呢?诗经说,王道守信,则远夷来服。
• 务必使四方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刘彻
• 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这是日本占统治地位的大和族的反动统治者对他们的鄙称。
• 夷狄贪婪,属犯关塞,驱迫良善,杀略吏人。
•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 诸圣先贤,哀悯于此,为显惟微惟危之别,遗经留教,不分夷狄羌蛮,皆令道归。
• 王室不绝如线,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由五伯借名之力也。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 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当夷狄看待。
• 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 从理论上,他认识到西方军事科学可抵御外侮、洋人非夷狄之辈.
• 以犬羊以干天纪,以夷狄以乱华风,崇编发而章服是遗,紊族姓而彝伦攸理。
• 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 8 昔日羌贼扰我河东,承业敕命于朝,屡屡挫贼,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今又有太子上表求情,故黜王承业为屯骑校尉,望其克忠报国,守信全身。
• 玄宗方事夷狄,戍者多死不返,边将怙宠而讳,不以死申,故其贯籍之名不除。
• 闻文、武受命,伐不义以安诸侯大夫,未闻弊诸夏以役夷、狄也。
•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词语名称】: 夷狄
【词语拼音】: yí dí
【词语意思】: (一)、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宋 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鲁迅《坟·论“他妈的!”》:“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二)、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唐 韩愈《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唐 聂夷中《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