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管岭南五府,复置南海郡。
• 州郡礼请,五府连辟,并不就。
• 也叫枫泽湖,位于五府山盆地。
• 后又分五府,称行在五军都督府。
• 也叫大坳水库,位于五府山盆地。
• 天宝时裴敦复为五府经略使。
• 五府供纳,岁额二十一万四千石。
• 五府迎客松与黄山迎客松相媲美。
• 辖苏、松、常、镇、太五府州。
• 共同组成五府山的五大景区。
• 时河北初定,河南五府馀寇未靖。
• 现在江西上饶县应家乡,五府山。
• 一起构成五府山的五大景区。
• 所属五府三州连年灾害,千里萧条。
• 故有些文化人又称之为五府怀调。
• 设五府六部,铸西王之宝。
•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 府,五府山由此而得名。
• 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
• 五府山上的五府岗为上饶县的最高峰。
【词语名称】: 五府
【词语拼音】: wǔ fǔ
【词语意思】: (一)、指 周 代的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列子·周穆王》:“五府为虚,而臺始成。”张湛 注:“《周礼》:太府掌九贡九职之货贿,玉府掌金玉玩好,内府主良货贿,外府主泉藏,膳府主四时食物者也。”(二)、即明堂。《北史·牛弘传》:“窃谓明堂者…… 黄帝 曰合宫,尧 曰五府,舜 曰总章,布政兴教,由来尚矣。”《太平御览》卷五三三引 唐 成伯玙《礼记外传》:“唐 虞 为五府,夏 谓太庙为世室,殷 人谓路寝为重屋,周 人谓五府为明堂。”宋 范仲淹《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三)、古代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汉书·赵充国传》:“后 临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