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护六根门头,不要被虚幻外境眩惑左右,此物依佛而生。
• 佛教特别举出六尘的过患,目的在于提醒修行者,要时时注意密护六根门头,不要被虚幻的外境所眩惑左右。
• 幽室静坐,绝虑忘思,外境不入,内境不出矣。
• 即一切诸法,皆由缘生起,由修密乘要门,内心外境缘起会合,能生各种成熟道相。
• 进而深入练习,你就会经验到一刹那的定境,你的心意完全贯注在呼吸上,连近身的声音也充耳不闻,一时外境俱泯。
• 莲炬烛穷身外境,芒鞋踏破岭头烟。
• 换言之,能取者为心识,所取者是外境。
• 意念力量可以构成杀业和杀罪,意念能令他有情自变境界,自取灭亡,可见杀业形成不必是外境。
• 殊不知这色身外表的病痛,与外境上的灾厄,虽然与世俗人等受无异,但是这灵性的昏与明则大不同。
• 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
• 我等自心佛,本来具足无量功德,比十地还大,只缘妄心不息,时时执著外境,遮障真如自性。
• 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经,除了可增长我们的智慧,又可藉外境将心修练得如如不动。
• 外境迷现为鬼神的形相也都是由未根除我执傲慢魔产生的。
• 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
• 相反的情形,师徒都不知自己披枷带锁,执著外境,是宾看宾。
• 因此,学道之人应该关闭六门情欲,运用精气神于三田,使内境不出,外境不入,恬淡无为,闭景内视,则可身心清静,泰然平安。
• 闻,仁者曩日殊域,越自外境。
• 除降雨地表产流和季节性石津渠道排放水外,境内地表没有自然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