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如伍子胥过昭关、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申包胥复楚、卧薪尝胆,都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 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顾贞观
•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顾贞观
• 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 年间倾圮,仅剩申包胥头部塑像。
• 无衣赋罢老南宾,不有包胥也哭秦;杼轴偏教空蜀国,女儿都要绣夫人。
• 可怜悬首在东门,不见包胥恨。
• 伍子胥鞭尸的事,被他先前的好朋友申包胥知道了。
• 前句中是借申包胥思存楚的典故,后句源出荆轲刺秦王。
• 伍子胥与申包胥是八拜之交。
• 令人报复去,道有申包胥在于门首。
• 报的大王得知,有申包胥在于门首。
• 申包胥在秦宫靠着墙哭了七天七夜。
• 而天厌梁德,上思匡继,徒蕴包胥之念,终遘苌弘之眚。
• 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 今有申包胥来借兵,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所谓取威定霸,在此一举。
• 小官申包胥是也,官封上卿之职。
• 昔包胥楚国之微臣,重趼致诚,义感诸侯。
【词语名称】: 包胥
【词语拼音】: bāo xū
【按字造句】: 包造句
【词语意思】: 即 申包胥,春秋 时 楚国 大夫。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 用 伍子胥 计攻破 楚国,他到 秦国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 秦国 发兵救 楚。《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若子之言,则 包胥 宜致命於 伍员,不当哭於 秦 庭矣。”金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二:“精卫有冤填潮海,包胥 无泪哭 秦 庭。”清 蒋士铨《桂枝霜·完忠》:“始而学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称帝。”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击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师独洒 包胥 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