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句或五句一首的欢多数只要求押腰脚韵。
• 生食,治腰脚不遂。
• 用于肾虚阳痿、遗精、遗尿、腰脚无力等。
• 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
• 肿毒,不论发在头项腰脚等处,并皆治之。
• 大理寺卿赵某患风,腰脚不便,不得跪起。
• 严格要求腰脚韵。
• 用心太过,思虑终宵,以至精神恍惚,语言倦怠,忽忽若有所失,腰脚沉重,肢体困惫。
• 辰为天罡、卯为太冲,辰卯互见,主腰脚之痛疾。
• 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冷脓恶水,腰膝冷痛,腰脚肿痛麻痹。
• 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 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
• 四句一首的形式最为常见,其中绝大多数押腰脚韵。
• 也有只要求押腰脚韵,不要求二、三行押脚韵的四句歌式。
• 其经为七言和五言上下句排歌式,腰脚韵,多用方言土语诵唱。
• 无论单勒与双勒都要求押腰脚韵,而且主题、形象、韵律不能脱节。
• 在四句一首的欢中,除上下句要押腰脚韵外,第二行和第三行还要押脚韵。
• 这是一种既要求押腰脚韵,又要求二、三行押脚韵的四句短欢的组合和扩展。
• 其唱词语言,均用壮族民歌的诗韵格律,多用腰脚韵的形式,使得结构严谨,独具一格。
• 押韵要求:绝大多数是上下句必须押腰脚韵,对偶数句与奇数句不严格要求,有的只要求二四六八等偶数行押脚韵。
【词语名称】: 腰脚
【词语拼音】: yāo jiǎo
【词语意思】: 腰与脚。常表示人的体力。《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賁,甚愿诣闕谢恩,但比腰脚大恶,此心不遂耳。”唐 杜甫《寄赞上人》诗:“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宋 苏轼《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赵光荣《里湖纪游》诗:“腰脚渐不胜,维时日亭午。”陈毅《莫干山纪游词》:“千级石磴试腰脚,百寻涧底望高楼。天外云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