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难已久,饥馑荐臻,或以糊口之功,私力窃盗;或不识王命,藏窜山薮;或为囚徒,先被执系,元元之命,甚可哀愍。
• 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 公具问境内消息,徽应对婉顺,因说江东大丰,山薮宿恶,皆慕化为善,义出作兵。
• 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视望者也。
• 再入江村道,永怀山薮情。
• 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故古人有言:山薮藏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
• 或诡名托养,散在人间;或亡命山薮,渔猎为命;或投仗强豪,寄命衣食。
•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
• 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卮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 元恶既枭,种党归义,荡涤山薮,献戎十万。
• 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譬犹池鱼笼鸟儿有江湖山薮之思。
【词语名称】: 山薮
【词语拼音】: shān sǒu
【词语意思】: (一)、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汉 马融《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二)、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三)、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