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枚私人铜印解曹休墓谜团,曹休。
• 曹休墓在洛阳邙山出土,墓中铜印可证明主人身份,虽然多次被盗,墓里珍贵文物还是不少。
• 一个铜印引出曹休墓:研究三国史的一把标尺。
• 曹休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
• 徐光冀认为,曹休墓必须妥善保护。
• 但无论如何,这都不影响曹休墓和曹操墓的定性。
• 其中,曹休墓的发掘,只是这次考古工作的成果之一。
•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曹操墓和曹休墓都没有特别的防盗设施。
• 而曹休墓的墓室由前室、后室、耳室和北侧室以及南双侧室组成,两侧不对称。
• 因此,从这座墓葬出土的这枚极具个人色彩的铜印基本上可以判定,此墓就是曹休墓。
• 此外,曹操墓的墓道两侧从上到下有九对对称的坑,而曹休墓的墓道不存在这一现象。
• 其中重要的收获、具有突破性的发掘,除了已经报道的曹休墓外,就是东汉的这两个帝陵。
• 李凭认为,曹休墓的发现对于现有文献记载有一个重要印证作用,还可以体现出文献本身的价值。
• 综合这些异同点,潘伟斌认为,曹休墓的出现对了解曹魏时期的墓葬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另外,以前我们对曹魏墓和东汉墓分不清,现在曹休墓出现了,对魏晋墓葬的形态就多了一些认识,能区分得更清楚。
• 曹休墓墓葬形制为东西向、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后室、北侧室、南双侧室等部分组成。
• 末期的墓葬规制,而曹休墓则是曹魏先期墓葬规制,但这两个墓葬都没有封土且均是罕见的东向墓道,有别于常见的南向墓道。
• 所以此次曹休墓的发掘异常重要,其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器物与曹操墓互相印证,更为东汉和曹魏时期墓葬的分期提供了标尺。
• 同时,在曹休墓的墓砖上出现了一些数字和戳记,但由于曹操墓保存比较完好,被发掘时仍有白灰覆墙,因此对其墓砖无法进行鉴定。
• 曹魏时期墓葬在全国范围内很少发现,而曹休墓是有明确纪年或有墓主人姓名记载的曹魏时期贵族大墓的首次发现,成为首个曹魏时期的标志性墓葬。
【词语名称】: 曹休墓
【词语拼音】: cáo xiū mù
【词语意思】: 2010年5月17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洛阳发布,曹操族子曹休墓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宋庄乡三十里铺村现。该墓葬位于邙山陵墓群大汉冢东汉帝陵陵园的东侧,墓葬形制为向、长斜坡墓道、转圈多室亩,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后室、北侧室、南双侧室等部分组成。墓葬东西长50.6米,南北21.1米,深10.5米,墓内发现散乱人骨,经鉴定为1男1女,男性50岁左右,女性40岁左右,墓内还发现1枚铜印,铜印2厘米见方,瓦钮,篆书白文“曹休”二字。这方铜印的发现,为探寻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确切的证据。 2009年4月连霍高速扩建工程考古钻探时,考古人员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