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知佛之三密垂迹为神之义。
• 当欲使金石流功,耻用翰墨垂迹。
• 若通论门众生无量垂迹何尽。
• 又云本地垂迹,略云本迹。
• 本谓久成之本地;迹谓近成之垂迹。
• 本地者,法报二身,垂迹者,应现化身。
• 盖非本无以垂迹。
• 朝之本地垂迹说。
• 因依此本地垂迹之二门,而解法义,谓之本迹释。
• 后来,本地垂迹之说兴起,致使神佛融合之论盛行。
• 日本镰仓时代至足利时代期间,本地垂迹思想甚为普及。
• 从本垂迹,系以本判迹,即垂迹门八相之化,以显久远实成之本地。
• 谓开除以如来为伽耶近成垂迹示现之权佛情执,以显久远成佛之本。
• 杂密者为垂迹应化身之释迦如来,于尘道世界所说之显密糅合之诸经。
• 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本者,实智;迹者,权智,权实一体,本来不二。
• 因此,自性轮指如来当体;正法轮指垂迹现菩萨身;教令轮指垂迹现明王身。
• 否认本地垂迹说,提出系统的以神道为主体,以儒、佛、道为从属的神道理论。
• 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为观府、为坛靖者,不可胜计。
• 观音既是过去正法明佛,其本已高,所作权实之迹则妙,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
• 寺域一万三千余坪,建筑有本堂、开山堂、库里、宝藏、垂迹堂、钟楼、总门、中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