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抒所见,凡有关朕躬及天下大利大害、应兴应革者,悉心条奏,毋含糊两可,毋借端影射。
• 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 虑言者攻不已,乃建议超迁科道官,处以不次之位。
• 敕科道官每日一人具摺奏事。
• 会命科道官互纠,被劾落职。
• 因此,对科道官的选用十分严格。
• 命翰林、科道官入值。
• 八月试汉科道官于保和殿,不称职者罢。
• 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
• 时中官张彝宪言天下逋赋至一千七百余万,请遣科道官督征。
• 上命诰诫科道官结党,名夏擅加抹改,其欺罔类是。
• 科道官虽然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活动范围极广。
• 疏入久之,忽降旨切责,尽留被察科道官,而察疏仍不下。
• 吏科都给事中是科道官中专门负责监督吏部事务的职能部门。
• 在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及县总书等掌管本地漕事。
• 确定去留后,而居官行为不当即有遗行者,再由科道官纠劾,谓之拾遗。
• 按朝廷新颁的诏令规定,翰林、科道官员假满未归者,作为自动超休处理。
• 同时,考察若有疏漏,科道官理当拾遗,拾遗若有不当,允许科道官互相纠举。
• 初五,满汉科道官因未能早日弹劾陈名夏种重不法而分别遭到降职和罚银的处分。
• 英宗复位后,石亨和曹吉祥等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