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除宝文阁待制,留经筵。
• 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
• 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
• 累官至宝谟阁待制、吏部侍郎。
• 俄迁翰林待制,为宿州提控。
•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 宋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 未几,以敷文阁待制食祠禄。
• 孟忠厚除显谟阁直学士,邢焕徽猷阁待制,珏封还,言旧制外戚未有为两禁官者,诏焕换武阶。
• 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
• 官敷文阁待制,端明殿学士。
• 后官至侍郎,以宝章阁待制致仕。
• 以宝章阁待制差知遂宁府。
• 特赠宝章阁待制,谥忠简。
• 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 七年,进宝章阁待制。
•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 加宝谟阁待制、京湖宣抚使。
• 仁宗时累迁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词语名称】: 待制
【词语拼音】: dài zhì
【词语意思】: (1).等待诏命。《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贾护 ,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2).官名。 唐 置。 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 永徽 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 武德殿 西门。 文明 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 章善 、 明福门 。 先天 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 永泰 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 集贤门 ,凡十三人。 崔祐辅 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 宋 因其制,于殿、阁均设待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