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从玉科迭下各郡邑,积勋至副将,赐号著勇巴图鲁。
• 先后赏雄勇巴图鲁等勇号,加总兵衔。
• 平张洛行,赐号雄勇巴图鲁,授中营副将。
• 尔大尔差系谥勇壮清巴图鲁穆尔哈齐之子。
• 贼复至,攀龙督战,复杀贼三百馀,予强胜巴图鲁名号。
• 之巴图鲁,乃为勇将,能干之意。
• 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
• 战后论功行赏,提升水师游击,赏骠勇巴图鲁。
• 奇努以闲散从征山西,赐号巴图鲁,加世职至二等轻车都尉。
• 其父顾纳禅以闲散从征大同,赐号巴图鲁,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
• 瑚巴克泰由闲散从征,攻克松江,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累官宁古塔副都统,加一等轻车都尉。
• 追封科尔沁巴图鲁王女为悼妃。
• 奏入,赏还花翎及巴图鲁名号。
• 畿辅解严,晋号达桑阿巴图鲁。
• 西捻平,晋号福龄阿巴图鲁。
• 道遇贼,力战,赐号克筹巴图鲁。
• 累迁参将,赐号奋勇巴图鲁。
• 卡班巴伊巴图鲁原名艾孜巴查尔。
• 等军剿教匪,赏健勇巴图鲁名号。
• 因战功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
【词语名称】: 巴图鲁
【词语拼音】: bā tú lǔ
【词语意思】: 蒙语,意为勇士。 清 初,满族、蒙古族有战功者多赐此称。在巴图鲁称号之前,复冠他字为“勇号”,冠以满文如搏奇、乌能伊之类者,谓之清字勇号。后来也用于汉族武官,冠以汉文英勇、刚勇之类者,谓之汉字勇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巴图鲁,译言好汉,与《元史》称拔都、拔突、霸都鲁等类字异义同。”《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就是营、哨各官,也都是当时立过汗马功劳,甚么‘黄马褂’、‘巴图鲁’、‘提督军门头品顶戴’,一个个保至无可再保。” 张天翼 《夏夜梦》:“她爸爸生前是个在旗的将军,封了英勇巴图鲁,女儿现在可在卖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