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以之颇有乃祖遗风,加号巴图鲁。
• 事闻,赐孔雀翎,号法式善巴图鲁。
• 越二日,贼引去,赐号西林巴图鲁。
• 西捻平,晋提督,赐号烈勇巴图鲁。
• 太祖嘉其勇,赐号硕翁科罗巴图鲁。
• 直东平,赐号捷勇巴图鲁。
• 解湖州围,赐号唐木济特依巴图鲁。
• 扈尔汉第四子准塔巴图鲁。
• 清水堡之役,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
• 捷入,晋副将,赐号哈丰阿巴图鲁。
• 从克噶拉依,赐穆腾额巴图鲁名号。
• 江、皖既平,赐号阿尔刚阿巴图鲁。
• 诏以游击拔补,给果勇巴图鲁勇号。
• 赐坤都尔巴图鲁名号,授领队大臣。
• 九月,破逆党于山西,赐号巴图鲁。
• 苏州复,擢副将,赐号强勇巴图鲁。
• 积勋晋记名总兵,赐号达春巴图鲁。
• 攻克默格尔山梁,赐号朗亲巴图鲁。
• 因宋庆勇号毅勇巴图鲁,故称毅军。
• 迁都司,赐号励勇巴图鲁。
【词语名称】: 巴图鲁
【词语拼音】: bā tú lǔ
【词语意思】: 蒙语,意为勇士。 清 初,满族、蒙古族有战功者多赐此称。在巴图鲁称号之前,复冠他字为“勇号”,冠以满文如搏奇、乌能伊之类者,谓之清字勇号。后来也用于汉族武官,冠以汉文英勇、刚勇之类者,谓之汉字勇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巴图鲁,译言好汉,与《元史》称拔都、拔突、霸都鲁等类字异义同。”《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就是营、哨各官,也都是当时立过汗马功劳,甚么‘黄马褂’、‘巴图鲁’、‘提督军门头品顶戴’,一个个保至无可再保。” 张天翼 《夏夜梦》:“她爸爸生前是个在旗的将军,封了英勇巴图鲁,女儿现在可在卖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