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惜篇幅,列举《陈六事疏》的大意,意在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张居正其人。
• 复疏陈滇、黔边务六事,如议行。
• 上边务六事,皆议行。
• 公学埒向、歆,操齐固、变,若天假三寿,朝登六事,则郑之桓、武可寻、汉之韦、平一揆。
• 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
• 疏陈六事,杖阙下,斥为民。
• 女论语第六事舅姑阿翁阿姑,夫家之主。
• 克家条六事:一正心术,二立纪纲,三救风俗,四谨威柄,五定庙算,六结人心。
•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
• 守独抗疏,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又别疏言金人犯淮甸之路有四,宜择四路帅守缮兵储粟以捍御之。
• 次年,上书十六事,要求对江南郡县轻征敛,以简易治。
• 臣既忝将命,宣扬圣泽,前件六事,谓所宜行。
• 少卿,上书言谋,可畏者六事。
• 等疏请整顿咸安宫官学凡六事,下部议行。
• 奉命详定制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
• 六事:臣窃见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时,白虹贯日。
• 否则将六事布置、合山与层及其间数、生财则关煞俱避、而河洛二运未交、仅可言其小康也。
• 佛性具有六事:一常二实三真四善五净六可见。
• 官给事中,因岁旱上弭灾六事。
【词语名称】: 六事
【词语拼音】: liù shì
【词语意思】: (一)、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 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 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唐 白居易《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 洛阳 来。”宋 曾巩《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二)、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汤 曾祷于 桑林,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南朝…